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常用网站与应用的一点体验心得

    看到美团网招助理产品经理,需要写三个网站,三个手机应用和三本书,于是我就顺便展开写了写心得体会,篇幅有限,没有长篇大论。要求提供三个非主流网站和非主流应用,想来想去,似乎我用的几个国外产品在国内也算是非主流了,虽然个人认为还是挺主流的了(像ifttt那种才是非主流吧,只有geek尝鲜跑去玩,我玩了两天感觉不太有趣就放弃了)。做用户这么多年,想做产品方面的工作,于是就考虑站在pm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有了以下的一些总结。

常用网站:

Google+


优势:圈子的功能可以有效管理post内容的发布,向不同群体好友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相对于传统只是将好友分类,圈子的功能展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鼓励用户无需顾及单一的形象定位,可以产生更多的内容,扩展更加广泛的交际圈。

不足:产品定位还不够清晰,没有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针对亚洲用户的昵称习惯没有合理解决,姓名政策模糊不清。

Twitter

优势:新闻时效性很强,资讯传播广,官方页简洁高效。

不足:好友管理功能不强,容易造成信息洪流和垃圾信息爆炸,降低了效率。

Google reader

优势:搜索能力强大,配合+1与Google+分享功能,可以和好友展开讨论,提高互动性。

不足:Google reader内部的评论功能被取消,分享进Google+的post与普通post混在一起,不利于独立话题交流和结实reader好友,reader本身的社交性被减弱。



常用手机应用(android平台):

Google+


新一版强化了社交圈,弱化了媒体,将circle的地位提升,而把what’s hot收进了菜单内部,体现了g+以图片分享为主流和优势,强化了图片显示效果。提高了平板的体验效果,但屏幕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小屏幕手机使用。

Twigee

轻量化的第三方应用,最初使用它是因为它支持api,更新后采用了流行的下拉刷新模式,更有利于操作。打开链接的操作使用了默认内置浏览器,没有更改选项。

Google reader

作为Google+的辅助,有很强的分享功能,但是具体效果并不如意,链接识别容易出现错误。



影响最大的三本书:

《病隙碎笔》


史铁生先生有关生命的思考的散文集,在我低谷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史铁生先生历经磨难,看淡人生,鼓励人们活在当下。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量子物理科普读物,让我认识到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与科学史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理解科学家思考的过程,才能够真正领悟他们所做出的经典理论定理的真正意涵。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对初涉产品工作极有价值的指导书籍,学到了很多理念和具体方法。对整本书的构成印象很深,将书作为一个产品,体现出了产品经理的工作的中表现出的需求驱动,精准定位,系统性等方面。

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最朴实纯美的幻想之音——记《蒼咲雫の幻想音楽館》

    苍咲雫的幻想音乐馆是一个老团体,但是却一直很小众,经常在收音乐的时候瞟见她的身影,却从未关注过。一次在kcm看到长篇大论力荐这个团体的作品,于是闲来无事就下来尝试听听,因为我平时不太喜欢所谓的幻想风民族风,所以对这类的兴趣都不大都不关心的。细细听了之后发现自己实在是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苍咲雫的音乐如果错过了绝对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还是要相当感谢kcm老大很花心血的推荐乐评,没有他我就没有机会认识这个团。

    我平时听的多的音乐主要有trance,house,电子jazz之类极为时尚和现代的风格,ambient和easy listening这样轻柔舒缓的音乐,比较纯正味的和风和轻快少女治愈风的歌曲。虽然风格差距很多,但是都属于很华丽唯美,精致眩目的音乐作品,如同在珠宝店欣赏熠熠生辉的宝石般。而苍咲雫的音乐很不同,苍咲雫的音乐异常的质朴,简单,透露出了非常纯粹的作者感情,但是细听音乐本身,却一点都不简陋,旋律和配器,和声的安排都非常妥当,如同欣赏古老的物件,虽然是很常见的物件,但是却从其中精致的纹理中体会出一种美。

    苍咲雫的音乐首选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她对绿袖子的重新演绎,绿袖子这首歌曲是我小时候学电子琴的时候,琴上附带的乐曲,在多年不学之后,我还曾经拿出说明书上的乐谱跟着学弹。听到如此熟悉的童年歌曲,十分怀念。绿袖子应该算是名曲,但是在我长大了不再接触琴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过这个旋律,相比现代音乐的华美,绿袖子那种复古又朴素的旋律别有一番滋味,勾起了人们的美好回忆。在浮躁的时代中,突然从同人音乐里听到了童年回忆,让我非常感动,于是我开始关注起了这个团体。

    苍咲雫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乐师兼歌手,默默做音乐,串场的时候也很少,没有任何宣传,也从未大红大紫,几年过去了,她的音乐一如往常般单纯而美好,十分难得。她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简单上口的旋律,舒缓的节奏,朴素的配器,完全没有过分修饰的唱腔。听她的音乐如同进入了一个静止的时空之中,黄昏的云霞染上了红色,躲在后面的太阳淘气的露出个笑脸,光芒洒在广袤的麦田上,染上一层金色,微风为了欣赏如此的美景,停下了脚步,时间为了欣赏如此的音乐,减慢了脚步。这是属于幻想世界的音乐,这是属于世界上最纯美质朴的声音。会有如此的想法,是因为她的音乐似乎没有随着时间而产生动摇,在发展速度如滚滚黄河般的时代里,她的音乐似乎都一直停留在那个原点,透露出一股怀旧感。

    苍咲雫的音乐更难得的是有一种非常美好的音乐感情融入其中,融化人心。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山间泉水般,洗涤人心,充满了简单的希望和爱。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童年时代那种单纯的感情,小朋友之间无邪的快乐。闭上眼去欣赏,就会从心中涌出满满的安心与幸福感。

社团活动感悟

    大一刚来的时候,满腔激情,觉得上大学应该干点什么,很积极的参加了三个社团,但是大二就退了两个,现在大四了,社团已经全退了,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首先讲待的最久印象最深的——角徵羽演唱团音乐工作室

为什么参加
    平时喜欢听音乐,高中的时候接触到有网友开始自己录音翻唱歌曲,觉得很羡慕,自己的嗓子条件和设备有限,也只是拿耳麦玩一玩,当时就对音频后期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找了些教程看。大学的时候突然发现学校艺术团居然有这么神奇的部门,毫不犹豫的参加了。
怎么参加的
    面试的时候可激动了,聊了好多我以前自己玩翻唱都干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足,当时的面试官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后来他说我貌似是那一届唯一一个不算是纯新手的人,能提出自己用过什么软件,都做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问题,让他特激动。
具体的工作
    大一新生的工作就是被培训,课程是由我们部长自己备课自己讲,属于比较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他也是由他上届的部长带出来的。音频后期的技术还是挺多的,所以整整讲了一学年才勉强讲完。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部长和老团长一起来讲课,两个人讲到混响的原理就是卷积计算的时候,颇激动了一把,当时没明白怎么回事,卷积这东西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后来才了解到,卷积是工程数学积分变换里常见的计算,他们都是刚学,看到自己在课本上抽象理论化的计算在实际感兴趣的实践里应用,所以才那么激动。
    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批同学不参加了,我是少数留下来的,因为最初就对这方面有点了解,上课的时候特积极,给部长的印象很深,就让我担任了讲师,给新生讲课。其实社团的活动时间很有限,所以能做讲师是个好机会,可以多和新团员交流接触,而且新生都非常活泼友善,平时相处的挺开心的(这是我们部门的特色文化)。
    大二下的时候部长就退了,就关系到下任部长人选的问题。最终我没有去当部长,原因有几条:
    1、我们院大二的课程很紧,没有太多时间顾及社团活动,尤其是没有灵活时间来照顾这边,讲课是固定时间的,所以我会抽出没有课的周五晚上上,但是社团活动有时候都很灵活,团员可以请假,部长是不可能的。
    2、因为灵活时间很少,所以错过了不少社团活动,比如招新,所以对于部长的事务接触的不多,不适合干这个,不如一直热心辅助部长做管理工作的同学合适。
    3、艺术团是校级的,有别于一般兴趣社团,管理层级分配的是等级森严,而且很官府气,勾心斗角不可谓不多,大一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件事,一个学长跟我说要筹建录音室,要买设备,让我帮忙,后来听部长说那个学长并没有实权,实际上是想为自己邀功,争权,让我最好离他远点,当时就有点害怕了。所以不喜欢高层的那种气氛,还是算了。
收获
    一个社团想办得好,文化气氛很重要,虽然艺术团高层勾心斗角很严重,但是底层并不是,我们艺术团属于纯粹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的,所以大家都是同好朋友,平时讲课开会也像茶话会,很轻松,也很有凝聚力,所以大家都愿意为这个团体奋斗,出力。好的气氛,可以留下人,这很难得,因为工作室是技术部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最终坚持下来的,所以好的文化气氛,留下了一批核心成员。
    小团体太封闭不利于交流工作。工作室成员人不多,工作也和团里面其他几个部门(都是演唱表演的)很不同,所以经常是自己干自己的,小圈子很严重,造成了和其他部门之间沟通比较少,录音师和歌手沟通少,对工作很不利。
    茶话会交流很不错,我们的讲课之后通常都是大家闲聊的时间,当然真正的茶和瓜子是没准备的。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收获非常多,因为大多数时间是学长在讲一些校园生活和经验,比如哪些选修课不错,哪些老师好,甚至是他找工作时候的事,都会和我们聊。

自动化学院青协外联部

为什么参加
    刚上大一,对当志愿者特有热情,很想为人民服务,觉得志愿者特别光荣,当时考虑过红十字会,但是红十字会做宣传和帮助献血的活动多,而青协更多的开展了各种实际活动,觉得更有价值。去外联部,是想锻炼自己,培养交际能力。
怎么参加的
    面试的事已经记不得了。。。。
具体的工作
    负责联络需要支教的小学,分小组,给小学那边打电话,确定是否有需求,需要什么老师,什么时间上课,是否能报销一部分车费和伙食费。指教学校和我们都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很顺利,主要负责人是我们组长。
收获
    青协主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是个很有感染力的领导,青协的工作很辛苦很忙很枯燥,但是你只要听了主席的演讲,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干劲。这种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对于一个压力十分大的团队十分重要,可以很好的鼓舞士气,协调工作,督促进度。
为什么退出
    大一的时候三个社团跑,累,大二课程又紧了,真的忙不过来。青协是志愿者组织,需要极强的责任感,如果没有那么强的能力接下这么重的担子,还是别上的(大二都是部长),但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也不想混官当,做不了,不如给有能力的同学做。

自动化学院学生会外联部

为什么参加
    总觉得大学要参加学生会才圆满,选择外联部也是为了锻炼自己。
怎么参加的
    面试的事不记得了。。。
具体的工作
    负责给新年晚会筹措资金,拉赞助,在学校周边的商铺到处跑,大一新生脸皮薄,压力很大,毕竟这是要说服人家出钱的,商家不是慈善家,不好说服,当时我们组长比较脸皮厚,但是男生说话不如女生,女生出面人家警惕感会小一些,所以就是小组讨论怎么说服,然后我打头阵,先开口,组长和另一个男生支援,其实部长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了。
收获
    练了把胆子,比较是和陌生人谈钱的问题,比较敏感,比较专业的营销能力不可能这么快锻炼出来,但是能做出第一步尝试,突破勇气,就对我来说有收获了。
为什恶魔退出
忙不过来。


面试问答准备

最近在学习做产品经理,还是需要做一些笔记的,毕竟有点私人性质,所以不便写在本子上(啥?本子上都不私密了!)还是选择了博客,如果有哪个会翻墙的hr看到,记得联系我哟。。不对,Google+还在关联着呢,跪了。


加分点

激情。这会导致对这个行业、职位的了解,加之从言行中的流露,这是装不出来的。如果对互联网没概念,也没事,总得表现出对某件事情的激情,以及深入理解。
----------------------------------
对行业和职业的了解程度,这点还是需要多学习学习,至于激情,我觉得倒不太是个事。



特点。这点很多时候是激情触发的,有特点,很重要,面试官一天聊十几个人,能记住的人一定是有特点的,比如有典型的Geek,各种墙外的主流网站他都有账号,天天玩;比如有坚持做个人知识管理的,好几年了,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习惯。
----------------------------------
墙外帐号可不少,尝鲜的也有,但是真正常用的不多。来说一下原因,第一是不太会用,或者说虽然新鲜,但是可用性还不是很高,玩法问题。第二是关系群不好建立,大多数应用都是社交类了,如果关系群不能迁移,一个人玩不起来,虽然实际上也有一些朋友跟着来玩,多数都是有一点geek的,但是还难以成为一个大群落。第三,文化或者说气氛上认同度不是很强烈,欧美的应用对亚洲用户来说,不是都很容易适应的。

聪明。这可以从成绩里看出来,但没成绩的人,如果有其他做的很出彩的事情,会更有加分。没办法,怪才潜力巨大。
----------------------------------
这个比较微妙,社团经历也算么。

沟通。顺畅,同时不显得咄咄逼人,从自我介绍里就能听出来,有些同学确实是磕磕巴巴,摘简历上的句子说,而有的人就能很自然,表达出自己的几个亮点,引起面试官的兴趣。另外,发现当过“学生会主席”的同学,在这里都会有点霸气外露了,可能更适合销售类岗位。
----------------------------------
我还是比较能说的人,个性也不是很强烈的,学生会主席没干过233,亮点需要摸索。

实干。应届生刚进公司,实干比战略、规划神马的更重要。简历上的某件事情,要体现出你扎实做事的一面。
----------------------------------
比起学理论课,更喜欢做实验和做课程设计,比起大把同学到网上抄现成的,更喜欢自己去琢磨,实干,是有的,但是简历这方面没体现,需要完善。

潜力。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考察,只能凭感觉。
----------------------------------
感觉。。。





常问的问题,挑几个有特点的吧。

你为什么来应聘产品经理?你对这个职位的了解和理解?一般都会说很感兴趣云云,然后我更关键的问题是“为此做过什么?比如,试着分析过什么产品么?为这次面试做了什么准备?”对比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更想知道你有哪些行动。
-----------------------------------
第一个问题,当了用户这么多年,想尝试换个角度做产品。
第二个问题,在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之前,我首先是从一个用户去了解的一个产品,认识到了其背后的团队所做的工作和施加的影响。对产品感兴趣,源于我是个Google粉,Google推出的几个应用,亮点和缺点都是我平时和朋友聊天的话题,渐渐了解了一些,产品经理一词是从程序员朋友那里听说的。
第三个问题,做了什么。属于先了解了一点有关产品经理可能做的事,才开始了解的这个工作。毕竟不是专业很对口的,所以学习了和准备了一些,比如这个面试问答准备也算吧。首先,产品经理这个概念一开始我还比较模糊,首先想到了看书,去图书馆借书,有一些是比较科班的书,比如是传统的产品经理,品牌营销,用户分析方法书籍,还有一些看着比较快餐感的书,重点说的就是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虽然快餐,但是对我这个菜鸟,特别实用,属于很好的上手书籍,具体学到了什么,还是写个读书笔记吧。还有一个就是上网看博客,当然也是因为苏杰这本书的关系,有很多不错的产品经理整理了一些心得写在博客上,很实用。

你简历上提到的实习、项目等,你觉得哪一件事情,会比较像将来做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谈谈这件事。
-----------------------------------
很遗憾大工程大项目没有做过,只做过小的,dsp应用技术领域的fir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也算是让我坚定走这类方向的一门课程。dsp应用技术课程是大学三年里给我印象极深的两门课程之一,另一是数电。dsp应用课程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性,需求驱动性,还有应用上的妥协性。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整体的架构是严谨和有序的,在项目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的就是流程条理,良好的流程可以提高效率,模块化可以提高系统的完成可靠性,将系统模块化之后,对独立模块进行分析,比整体分析导致一锅粥好得多。需求驱动,fir滤波器的制作很突出的体现了需求,因为要完成一个滤波器,可以说是一种产品,需求就是对某一种信号有效滤波,就需要根据被滤波信号的特性,定滤波器参数,根据滤波器参数,撰写任务书,这点很重要,可以在一开始就能够清晰明确任务方向,可以作为整体的指导思想,既可以在设计模块更加合理,也会避免项目进行过程中,想不起该干啥后干啥,根据任务书定硬件软件,尤其是硬件的限制会比较大,所以这里就表现出了实际的妥协性,并不是要设计理论滤波器,而是要一个能使用的,所以就要对具体的算法进行改善,来达到预定参数所表达的效果。这门课也很有意思,老师不单纯是讲怎么应用dsp,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应用,其中有不少概念,看似需要背,不过我从来没背过,主要是因为比如系统架构,流程,硬件设计都是有需求,有推理的,只要你知道有怎样的需求,怎样去满足这个需求,自然就知道为啥这么做,也就很容易推理出该怎么做了。

经常用互联网产品么?举几个例子,一个最常用的?假设你是它的产品经理,你觉得它主要有哪几类用户?这些用户的优先级,为什么?你自己是哪一类?通常都用哪些功能?说几个场景呢,有什么不爽的地方?怎么改进?你觉得他们为什么没这么改?……可以根据具体对话展开细节问答。
-----------------------------------
Google+,twitter,soundcloud,facebook,新浪微博,115。。。。
常用的是Google+,确定用户的分类方式也就确定了你要为什么用户服务了,我觉得可以用地区来分类,因为Google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Google+这个产品也是面向国际用户的,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从文化和使用习惯来讲差距非常大,所以我觉得用地区分是一个方法,比如欧美,日韩,东南亚,俄罗斯,中国,等等。优先级,欧美最高,因为Google主要工作者都是欧美人士,所以对欧美用户了解的多,这点上操作性要好,欧美用户也更容易产生价值。第二是日韩,日韩的互联网产业很大,但是相比欧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欧美产品在日韩能够非常成功的还不多,所以值得去尝试,而且日韩也能提供相当不错的价值。中国要排在后面,主要原因是中国网民想上Google+难度大,用户量发展很困难,这个没招,不过既然有本事上来,就是核心用户,所以能提供的价值也不错,可惜用户数量摆在那里,所以优先级不能提高。俄罗斯东南亚等等文化真心不了解,所以不好评论,不过个人倾向这些亚文化的优先级不能排进前三。使用的功能都处于比较基础的,我个人很欣赏圈子。最大的不爽就是姓名政策。因为亚洲和欧美人上网习惯不同,欧美人对实名制没有什么抵触,亚洲人不同,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亚洲人喜欢用昵称彰显个性,但是Google的实名政策对亚洲用户来说,很不能适应。我认为可以对实名政策更加弹性化,实名认证的人可以有更好的社会认知度和信息公正度保证,但是不实名的用户依然可以保障基础的使用权限,不要过分依赖美国人编的名字审查算法,实际上那算法真不怎么样,可以考虑让亚洲人来写个本土化的方案,或者适当加一些人工核查。我觉得Google的文化是很崇尚技术的,他们不会考虑让人肉去审查用户的名称甚至是内容的,但是他们的技术,并不足够可靠,实际上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Google想叫板facebook是一个很严格的实名社交网站,所以他也想效仿,但是我认为两者的用户群定位本来就不是很一致,facebook是从校园发起的,所以从最开始,就有实名认可环境,而发展开来后,也是受到欧美人士的青睐。Google+最初是随机发送邀请的,无法保障吸引来的人就默认认可实名,而且亚洲用户众多,最后却没有照顾到。

对于来霸王面的候选者,我会问,如果你是面试官,怎么处理霸王面的人?
------------------------------
规定定下来是为了提高效率,所以有反规定,会影响我们的面试进度,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会凭自己的直觉经验,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一试,给他个机会。

对于简历有多页的人,会问,你的简历如果简化为一页,你打算删掉哪些模块,为什么?
------------------------------
我的简历已经很短了!




最后,邀请学生提问,你还有什么想说的闪光点在刚才的交流中没有体现出来?你有什么缺点,你觉得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
我不认为我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但是在这方面有不足。第一,产品经理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理工科出身,我对项目这部分可能好上手,但是用户分析不如学心理的来的学术味,不过我认为我作为一个深度用户,还是可以弥补的,还有就是对商业营销方面理解不如学商科的同学来的深刻,所以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产品经理本身就需要不断学习,也没有什么最对口的专业,其实对大家来讲都一样,所以我相信我有能力干好。第二,我对国外产品使用和依赖较多,对国内产品的使用体会来的不够深刻,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国内公司,所以需要下功夫摸对手,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第一是,国外的产品做得确实比较好,所以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我的体会会更多一些,第二是,我对国内产品没有盲目崇拜的感觉,看事情会客观一些,不会到处说好话。

微博与个人形象营销

最近实在是对微博营销乱象有点反感了,所以写了这个。

微博营销很常见,谈论的也多,分析的也多,微博营销成本小,互动高,有利可图,做微博营销的更多,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那就是营销号的私人化和私人号的营销化,使得个人形象,品牌形象等等产生了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起码对我来说,我挺反感的= =

我不怎么喜欢用新浪微博,也对它没有太多好感,但是新浪微博能带来的信息确实很吸引人,我为了得到一手咨询,不得不用,所以我的微博好友圈,很特别,没有几个是朋友,更多的是信息提供者,其中包括:同人制作者(因为我需要跟进同人制品购买,这个属于过了这村没这甸,所以及时的消息很重要),lolita服装店(基本都是限量贩售,所以依然需要及时的消息)以及衍生下来的翻唱歌手,lo娘,各类大大等等。

这些好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既作为内容提供者,成为了公众人物,也因为私人生活使用,显得非常私人化个性化,对于我来说,就是营销与私用的合体(实际上有一些就是,比如淘宝店主)。这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垃圾资讯过多。作为营销号,主要是提供有价值的咨询,而私人号,就是吐槽的,但是如果一个营销号天天吐槽,你天天蹲着等他的上货日期,却都是他今天和谁谁约会了,明天网上出个事评论评论了,于是垃圾资讯到处都是,想找点需要的信息,真难。这一点上,小淘宝店主的情况最严重,信息可利用率下降,反而会失去一些客户。

第二,不当言论影响形象。不少淘宝店主的那些私人评论,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让人喜欢的内容,比如: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到网上骂脏话,再比如:网上一个很不好的谣言,跟着瞎传。这种行为无疑会影响品牌形象,使得人们对这个营销号产生反感,对这个品牌产生误会,因而失去了客户。

第三,公众与私人平衡。这点其实和上一个差不多,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说的普通用户,而不是特指店主一类的比较明确的营销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可以说是私人化的,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网络中,我们又都是公众人物,尤其是新浪微博这种传声筒放大器效应很强烈的平台上,你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私人个体,你的一举一动,有关你的个人形象。我经常看到有翻唱妹子脏话当口头禅,有乐师互相黑,有lo娘互相说闲话,就不提那些传谣言,传抽奖,传无聊段子的了。我可以理解一个人有个性上独立的权利,但是我不能接受公共场合不注意礼节的行为,这是无论在网上,还是现实中,都应该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是到了网上,很多人就显露出了本性,完全不注意个人形象。

无论是营销号,还是私人号,个人形象也是需要维护和经营的,网络固然环境宽松,但不意味着可以不当回事随性而为。如果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我相信淘宝店主会有更多的生意,公众人物能有更多的fans,这才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