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最近在看科普片

    前两天回家,家里没网,只好看电视,现在的电视节目太烂,基本上我也只能看cctv9的纪录片,不过真好,每次回家看纪录片都有新收获,这次看的《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 》,探讨了很多有关宇宙、量子、生命的终极问题,真是太过瘾了><

    我很喜欢科普,在众多科普领域里面,最喜欢有关生物与物理方向的东西,这些新奇的理论每一次都能冲击我的世界观,让我大开眼界,有的时候想,研究终极问题的科学家真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了,每次看科普书和纪录片都能感受到一直难以形容的狂热与敬仰,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对于前沿科学的宗教式崇拜?唉,只可惜科普下概念我还能承受,但是真的扎进去计算数学又让我苦恼,或许我只能一辈子做一个科普爱好者了,不过如果能做一辈子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希望我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会僵化自己的想象力与观念,永远保持一颗接受新奇世界信息的心><

    这系列有几个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比如,意识从何而来,如果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是基于大脑这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结构去感知世界并产生的一种反映的话,我们似乎也可以将这个过程复制出来,当我们有了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后,给它设定几个最基本的规则(我认为大脑的运动虽然复杂,但是应该是由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进行演化的),它应该可以产生足够匹敌人类大脑的智慧,这样想的话,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就很容易实现了,我们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复杂的程序,我们需要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或许到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就是一个自然生出的产物了。就像三体里面是通过传统计算机技术搭建足够庞大的网络来完全模拟人脑的构造去实现。前几天还看了一篇讲述硅谷的大预言家的故事,他预测不久的将来,人工智慧就会主宰地球,或许这并不是什么妄想了。不过想想也觉得怪可怕的,如果人工智慧真的出现了,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人工智慧会怎么对待人类,基于机器的智慧体生活所依靠的环境和基于有机物的我们所依靠的很不同,我们是否会产生竞争,我们是否会像人与自然一样达成某种共同发展的协议?如果基于机器的智慧能够存在,那么外太空中是否也会存在这种智慧体,而我们以后发现的外星人可能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那种形态,而是生长在硅片上的家伙?这又让我想起以前看的动画片zegapain了,动画中的主角们都逃进了量子计算机里面,当时我还不明白为啥能做到,就当成一种设定,但是现在想想,如果量子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做出人工智慧,那么我们应该也有一种方法可以将人脑的一切运动模式拷贝到量子计算机里储存,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活在计算机里,灵魂永生或许就不是个神话故事了,当然如果我们的肉体依然存在,那么计算机里面的我们的思维应该可以能够和肉体的我们完全的一致,我们真的能做到与自己对话,想想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宣讲会吐槽记

    最近参加了四个宣讲会,简单的形容一下就是奇虎360的宣讲会像媒体公关会,小米的宣讲会像产品发布会,网易的宣讲会像理想家演讲,腾讯的宣讲会像湖南卫视综艺节目。

    参加了宣讲会,给我的最大体验就是不同公司不同文化下培养出来的员工各有不同,宣讲会虽然是一种广告一样的看板,或许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每个员工的做事风格已经被公司文化调教的很彻底了,看着很有意思。每个企业的重点也各有不同,如果把宣讲会比作一个产品,那么参加的同学就是他们的用户群,根据每个企业的特色,吸引来的用户也各有特色,用户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投其所好,表现特色,给公司做形象工程和打广告,就是宣讲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比如腾讯的影响力在学生族群和年轻人里极大,腾讯吸引来的自然多数都是腾讯粉丝。腾讯的典型用户是怎样的呢?QQ级别超高,各种钻加持,QQ好友里人数众多,同学占据了一多半,喜欢更新签名表达心情,喜欢踩别人的空间,喜欢小游戏和轻松的网游,喜欢淘宝喜欢美食,喜欢八卦喜欢明星,喜欢过度的宣扬个性和赶时髦,网络流行了什么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并参与各种讨论,爱天天向上,爱非诚勿扰,爱快乐大本营,爱中国好声音。腾讯的宣讲投其所好,特别设立了一个微博墙,大家的微博可以实时在上面公布给在场所有的人,各种小玩偶小礼品送到手软,八卦前辈必不可少,满足了人们宣扬个性的需求,十足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

    而网易呢?网易社会影响力很高品牌产品就是网易新闻和公开课,网易的粉丝更多的偏向了进入社会工作的阶层,而参加网易宣讲的学生,也有不少是网易粉丝,他们爱时政,爱评论,爱自由,爱平等,爱学习,爱美剧,他们为自己是美剧饭和公开课骨灰而自豪,他们崇拜国外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技术,少数可能还会翻墙,有着众多的国外帐号。这样的群体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网易的宣讲中,重点就讲述了企业的思想和原则,理想和愿景,投其所好。第一位发言的主管就是个很爽快又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而网易的各个宣讲主管言谈也很务实,还很乐意谈谈个人看法,而不仅仅代表公司发言,也表现出他们实际上也是群爱侃爱发表意见和评论的人。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最原始的才是最靠谱的

    最近在优化简历,突然发现有网友利用facebook的profile风格做了一份简历,让我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主意?其实无论是哪家社交平台的profile实际上都是一份个人说明,也完全可以做成简历的,尤其是大手设计的profile页面在重点突出方面都有很不错的表现,什么是需要强调的,怎么强调,都值得学习。无奈我做网页的水平略烂,虽然很想自己搞一个,但是dw用起来很痛苦,直接用ps,调整起来也颇麻烦,最后还是选择用word表格排版做一个简单的,只保留框架而没有啥炫酷ui的风格。但是word表格排版也不是万能的,用着不够顺手,于是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表格排版太难用了,没有啥东西可以很容易的做设计和排版的吗?”同学回答:“用纸笔画啊。”虽然是句玩笑话,但确实是真理,这让我想起来看三体3时候关于保存人类文明方法的论战,最终的结果居然是刻在石头上,原始但是靠谱实用。于是我不禁想,说不定原始的才是最好的。

    在计算机和网络迅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间,人们的生活被大大改变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送邮件,而不再需要去邮局或等传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而不再需要去商场里人挤人,感觉到生活变得便捷了,但是回过头来又发现其实反而变得复杂了,比如记笔记,传统方法只要我们带着本子和笔,翻开就可以写,写错了划一下就算删除,随手涂抹就可以快速记录。而现在用手机来记录,要先找到app,打开app,用拼音打字,即使是手写输入,还要看手机的识别能力如何,涂鸦的时候需要删除,还要把画笔切换成橡皮,废了半天劲,还不如拿个本直接记录来的快。放眼望去,各种标榜着高科技智能化的东西其实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好用,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呢,显然放弃科学进步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考虑让科学来的更人性化一点,更原始化一点。

    在科学原始化上,做的最成功的是iphone,iphone所简化的手机操作体验实际上就是基于让使用者可以以最原始的方法使用手机,当你看到图觉得太小想放大的时候,直接用手势要比去菜单栏找放大按钮来的原始而可靠,当你翻阅相册的时候,滑动要比去点下一张来的原始而可靠。苹果的操作体验实际上就是源于日常生活的认知,使得人们可以在使用电子产品也能有如同日常生活体验一样高效而便捷。科学并不是看起来越酷越好的,反而是看起来越日常才越好。

    在网站设计,app设计等诸多领域,人性化的体验其实就是追求一种虚拟和现实的无缝切换,让你在日常现实中所作的一切可以更为完好的copy到网络和电子产品体验之中,易用性与良好的用户体验说白了就是要够原始,don't make me think,不要指望用户为了用你的产品还去看使用说明书,不要指望用户可以快速的从原有习惯中摆脱出来适应你的产品的各种操作和功能。最贴近日常现实生活的设计才是最靠谱的。

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

细节之处见真心——宜兰李子蜜饯包装的故事

    前几天同学去外地保研面试,带回来了不少小零食分给大家吃,其中宜兰李子蜜饯让我眼前一亮。

    蜜饯吃过很多,包装五花八门,记得小时候吃话梅,就是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很多话梅,袋子上有个小口让你撕开,之后就再无包装,话梅就裸露了出来,不过因为话梅比较干,这么放着也不会很快就坏掉了,但是口子撕小了,不好伸手取,口子撕大了,容易到处撒。后来又吃过美国西梅,是大包装套小包装的方式,大包装和话梅包装一样,但是里面的每一个西梅都有独立包装,因为西梅水分大,黏糊糊,直接放在大包装,开封之后不好保存也不卫生,缺点就是一个套一个的包装吃起来怪麻烦的。

    今天吃的李子蜜饯却用了另一种包装方式,这种方式还真是我第一次见,就是密封拉链包装。沿着最上方的提示剪开之后,有一个像我们平时用的文档包一样的密封口,扯开了就能看到里面的西梅,不吃的时候,一捏就能封口,简单实用。最开始的部分有明确的提示,告诉你怎么剪、怎么撕,而开口大小由密封条控制,可大可小,吃完了还可以密封好,防止脏东西进入和过早变质,也不会到处撒,又不会因为包装层过多造成操作麻烦,真是个好创意。李子的口味虽然和大陆的品牌没有太多差异,但是这种贴心的设计确实让我很感动,细心的产品改善了生活的方式,这才是用户体验所追求的啊><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网络对生活影响调查报告与总结分析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sAuzS3nY7U5TgGTA78V_2BVeD3vbmyegxCi9kn5Xd3g/edit
全部内容都放在了docs的文档里面了,在博客上就贴几点我比较想突出的好了。

总结

主要调查组,问卷星所覆盖的新浪微博用户与校内网用户,普遍显示出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平衡能力,他们的生活并不极端倾向于某一方,而是取得平均,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综合社交能力比较高,但是个性比较激烈,容易产生过激言论,容易发生网络口角,对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不高,显示出了一定的随意性,在看待问题时,容易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探究与考察,分析的精神,容易被谣言误导,也容易成为传播谣言的温床。

       Google drive所面向的Google+用户,有较强的网络依赖,对网络与现实生活难以平衡,比较极端的侧重于网络社交,在现实社交生活中面临比较大的障碍,阻碍了其感情生活的发展,但是Google+用户可以在网络生活中寻求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的补充,使得他们的心境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Google+用户表现出更加温和的性情,不宜产生网络摩擦,也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对事物有更多的分析与怀疑精神,不容易听信谣言与传播谣言。


       网络确实的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更多的是,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求,选择了不同的社交平台,从而在一个社交平台中形成一个社交文化,继而文化反过来影响了用户自身。所以网络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一个人,而更多的是使得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等放大发展了,如同一个放大器的效果。这种放大器效应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将人们的优点放大,比如Google+用户中对信息的分析精神,另一方面也将人们的缺点进行了放大,比如新浪微博校内网用户的激烈个性。我们在实际使用网络中,应当将人自身作为主动方,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言行与思想,而不应当任由网络环境去扩大自身,改变自身,随波逐流。时刻保持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引导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负面影响,也可以提高一个人完善与进步的效率。网络如同我们现实一样,是一个中性的环境,随着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网络产生了误会与歧视,负面宣传的扩大化,也使得网络中过多的充斥了负面情绪,不利于网络的良性发展,但这一切并不是网络本身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网络用户的责任,网络由用户构建,用户的整体行为可以改变网络,也同时影响着自己。在看待网络负面问题时,我们不应当过多的指责网络与当事人,而需要公证的看待,需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控制负面心理的夸大传染。


      其中关于两组受调查对象都没有规律的文体活动,建议人们适当制定合适的,有规律的文体活动表,文体活动可以有效的排解心理压力,陶冶情操,改善心态,面对如今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更多的社会压力,虚拟网络的影响,人们有必要拥有良好的调节能力与抗压能力,以应对世界的快速变化,我相信,将固定的文体活动作为一个爱好去发展,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也可以缓解网络对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缓解网络对个人缺点的放大效应。



缺陷和问题


1、关于调查的目的,最初我是因为看到了微博中谣言传播与人身攻击的现象严重,想在这方面做工作,但是具体定题目,定问题等工作上,又没有只针对这一问题重点讨论,而显得有些散,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2、问卷设计缺陷,在这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所以问卷设计的太业余,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就是目的针对性不够强的原因,其中为了能考察人们在网络与现实社交能力的对比,为了追求准确,使用了很量化的表示方法,事实是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可以看到每个人对问题本身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结果出现了很大差错,如果选择模糊的方式反而更有效,比如问你是在网上朋友多还是现实朋友多,虽然是定性的,但是反而不会出现大的差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问卷顺序的设计,这也是后来看需求分析调查问卷方法里才发现的,问题顺序是有讲究的,敏感的,私人的问题要放在后面,轻松的,不太需要思考的放在前面,而核心重要的放在中间。我的问卷中其中一个问题问了关于私人感情方面的,反而放在中间,有填表的同学就反映看到这题目感到淡淡的忧伤,都不想继续填了。。。。

3、第一次使用问卷星,没有注意到锁定ip或用户,让同学帮我发问卷的时候,有人恶意刷票来着,当时看到那些随机的答案完全无分析头绪,还好我最后手动的删掉了无效问卷,主要是看同一个ip多次填写的,和填写时间低于100s的,就认为有恶意刷票嫌疑,后来留下的有效问卷开始变得清晰,也让我找到了分析头绪。

4、这次只是小范围小规模的调查,不具备很强的普遍性,但是依然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其中g+的发放问卷是我负责的,基本上大家都有认真填写,但是主要的被调查者都是死宅了,问卷星的发放是同学负责,同学糊弄事很严重,我也不太清楚那边具体工作情况如何。

5、调查问卷实际上是一种定量分析,为了客观,最好不要设想太过具体的预期结果,这点上我还是有不足,以我最初的目标来讲,跟倾向于认证我的想法,其实更适合做访谈,但是条件有限所以没有做,加上我其实是挺想玩一把Google drive的www。这里提示大家,如果你要做认证分析,用访谈,如果你只是想调查具体情况,不带入预期效果,才能做问卷。

6、个人水平有限,还有就是对这方面的知识准备没有很完善,所以分析上有些不足往大家见谅,至于那个参考文献,是我临时随便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