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结网 读书笔记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基础个人能力:
1、归纳推理,可以从个别性知识推理出一般性知识。
2、批判性思维。
3、细节的观察力

产品的设计的步骤:概念——形式——风格——结构——工艺——外观。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理解是要明确用户真正的需求意图,一般来讲,上来就过于具体和明确的都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也不是真正的产品概念。比如一个用户可能抱怨你的产品哪里哪里不好,甚至提出了具体改善的意见,但这不是他真正的需求,产品经理的工作是分析出用户的各种提案中自身也无法发觉的真正需求。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但是也不存在完全照抄就能成功的,每一种产品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在概念的设计中,针对用户群体的细分和风格定位就可能使得两个相似产品加以区分,获得自己的忠实用户。点子是可以借鉴的,但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用户群,用户的需求,加以个性化的修饰。明确的抄袭主要是抄袭外观,工艺与结构形式,而概念应该是本质的需求。

概念源于三个方向:
1、借鉴。
2、自身需求与想法。
3、对用户需求的超前预测

往往产品经理只能为似己者服务,当产品经理本身就是用户,又可以脱离用户,才能对产品与用户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

产品需要提供的是持续性的服务而不是软件,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一篇关于人们为什么沉迷山口山的文章,其中一个很明确的理由是山口山是一直在变化更新中吸引人的,山口山的模式就是提供持续性的更新。

另外关于更新有一个需要补充的,只有被用户所了解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没有存在感的产品往往难以成功,你的产品有什么优势,有哪些更新,并不是你自己觉得很美妙就足够的,你需要让用户足够的认识到,被用户认识的优点和更新才算是合格的,所以现在大多数产品都采取的频繁更新的模式,以提高与用户的交流,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加强存在感,并对新功能作出足够明显的标识甚至是推广活动。

用户生成内容,并善用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无论哪个方面而言。

概念的过滤:
1、概念的出处,成功的案例
2、明确用户群
3、明确用户受益点
4、壁垒的高低,是否足够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
5、商业模式
6、是否可以成为平台产品和现金牛

壁垒的主要因素:
1、技术
2、成本
3、对特定资源的占有

对用户收费的模式现在越来越趋近于兜售增值服务,无论是传统网络还是移动网络,主要是因为想让用户掏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用户习惯于免费产品,而已开始没有试用过不了解的产品是很难足够吸引用户掏钱的,而增值体验则不同了,增值体验可以让你获得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力,不断的提供增值体验来丰富产品,也可以起到增强产品黏性的功能,一个好的产品最好是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并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的。

向企业收费主要是广告,书中提供了5大广告模式:
1、搜索广告
2、展示广告
3、分类广告
4、引导广告
5、电邮广告
当然除了这5个我认为还有一些,比如像电影中给几个蒙牛牛奶镜头的内嵌式广告,这种广告不仅仅存在于视频媒体中,也可以用在网络产品里,最近日本的pixiv就很有特色的将网站上各种评分图标换成了各种各样的pokey,其实就是这种内嵌广告。
另一种是用户参与交流的广告,将广告放入活动之中,企业品牌可以作为活动的主题或奖品,其中作为主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向lofter的用户提供一种活动,将某种产品以任意方式展现在你的原创作品中,并鼓励大家对作品评论交流,最好的作品可以有丰厚的奖励,用户在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创意的过程中就给你做了广告,而他也可以通过活动交友并获得奖励。

导入用户数=平台产品活跃数+转化率+拉动时长

用户规模的扩大需要考虑到产品是否满足强需求和频发需求。而且两方都需要顾及,hunch是一个满足频发需求的产品,但是hunch满足的是弱需求,人人需要决策,但是并不是人人需要为了决策而上hunch。

关注产品的黏性,有黏性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转化率,而有黏性的产品有更强的用户习惯壁垒做保护。

产品经理的职业修养
1、诚实
2、有所长有所短
3、不重新发明轮子
4、在进行中不断开火
5、毫无怨言的主动填充团队空白角色
6、愿意听取用户意见和其他人的善意建议
7、能够团结和引领团队


用户的历史行为比他们当前的意愿更有意义。
用户的行为比他们说的更有意义。

采用敏捷开发,将项目的颗粒度变得更细,解决拖延的方法就是将任务分解成连续的,在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并不断反馈激励。

墨菲定律网站版
凡是输入框,都会遭遇灌水、SPAM、脚本注入。
凡是积分,都会被刷。
凡是推到网站首页的内容,都会出现色情政治。
凡是用户间沟通的渠道,都会被广告机器人利用。

别人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

善用真实世界投影法

如果完整性的牺牲处于可以容忍范围内,用完整性牺牲换取速度、响应和服务器开销是最好的选择。

用户关注的是他所看到的,而不是内部实现,不要暴露内部实现过程,对用户没有任何意义。

尽可能降低用户学习的成本,足够傻瓜,足够明确,无需思考

递进式显示的目的是提高页面信噪比,突出重点,将一切不重要的东西隐藏,不要觉得自己产品哪里都好,哪里都舍不得,用户不这么认为,用户更关心他所常用的功能是不是足够好用和明显,这让我想起了新浪微博和g+的一个差别,g+经常添加各种奇奇怪怪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我都不关心,我可以把它们收到菜单内部,眼不见为净,而我常用的功能会更醒目,提高我的识别检索速度,而新浪微博的功能非常多,但是绝大多数我都不用,它们还在那里碍事,一眼望去满眼蝌蚪,让人烦躁,想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的成本大大提高。

对真实世界的仿真,可以加快用户的学习速度,当新的功能或模块出现后,可以让用户调用已有的经验来操作,会很方便,这也是为什么手势操作和触控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我可不敢想象让老头老太用Windows mobile的感觉,那东西我都觉得复杂过度,但是老头老太用iphone却没有如此的感觉,因为它更接近已有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帮忙测试二次元狂热android客户端,看到一个图上出现了一个加号的感觉,我确实不能理解那个加号想表达什么,点了之后才发现那是个提示可以放大的按钮,但是谁会把加号和放大联想到一起orz。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