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

有关hunch的一些思考

    第一次认识hunch是从《结网》一书中得知的,可以帮你决策合适的职业规划,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去尝试了一把,也在Google上搜索了相关介绍,觉得这个网站的创意真是太棒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那就是它远不如我以为的那样成功,这个网站办了几年不温不火,在国内知名度意外的低,要知道如此赞的创意应该会吸引很多国内公司和创业者争相模仿的,为什么却没有呢?

    首先,先从我实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我第一个问题是咨询的职业规划,首先是登录,主要是依靠的推或者Facebook登录,进去之后它就开始提问了一些基本问题,主要考察你的个性,品位,三观倾向与日常习惯,之后我是根据书中介绍直接进入了职业主题,它提示我为5个项目打分,然后它会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价,看和你的契合度有多高。这些操作出现了几个问题:

    1、这些提问有可能涉及隐私,非常敏感,如果换成国内网站做,我就会担心被查水表,同样国外用户也有可能有这种顾虑。
    2、我是通过书中介绍直接进入的主题,而没有进行提问搜索,是不是每个用户都懂得怎么进入合适的主题呢?
    3、对不同项目进行评分所得到的结果差距很大,比如我都是挑不喜欢的给低分,那么最终我是很难找到和我契合度很高的项目的,如果我给自己最喜欢的打分,最终结果中也不会出现你刚才评价过的项目,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你给什么项目打分,你的基本个性是不会变的,适合你或者不适合你的工作也都不会变,不应当存在大的结果偏差才对,而你最感兴趣的和最擅长的无疑是最有可能适合你的,却不出现在结果中。
    4、评分没有标准,使得结果可能很主观,用户会有意的修正以使得结果符合预期。

    这几个问题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可靠性,还可能引起反感。 

    再从产品本身说起,hunch是一个决策辅助搜索引擎,可以帮助犹豫不定的用户拿主意的,本来想想这点子很不错,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个产品的定位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需要决策辅助,她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先模拟几个场景:

    1、小红是个数码小白,但又羡慕别的女生经常随手拍,想买个相机玩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2、小明放假家里蹲打游戏,不知道晚饭如何解决。

    第一个案例中,一般会有怎样的解决方案呢?其一是问人,小红的男朋友很geek,数码控,问他就好了,其二是上网搜索评价,看哪个好评多。第二个案例中又如何?小明翻了翻冰箱,有啥吃啥,什么?没东西了?看看最近的馆子是哪里或者直接外卖,越省事越好,要不干脆就去超市买个泡面解决了。

    这两个案例都遇到了做决策的问题,但一种是迫切性问题,一种则是非迫切性问题。迫切性问题需要最终能给出一个结果,以指导后续的工作,无论小红通过何种手段,她也需要最终能明确该买哪个,因为她本人难以随便下定论。非迫切性问题不需要最终结果,即使没有决策辅助,小明最终都能吃上晚饭,他有能力给自己做出结果,只是他找不到方向。决策辅助对两种场景都有意义,但意义却不同,重要程度也不同。

    第一种场景的问题在于用户会首选社交圈和网页搜索,决策辅助工具固然会有优势,但怎么引导用户去使用你的hunch而不是Google,第二个场景的问题是这个人有没有必要为了一顿晚饭还打开电脑跑网上去搞一通这么麻烦。对于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需要更好的推广功能,是不是有足够的知名度和专业性,能不能更快更好的提供靠谱答案,是不是提供整合服务,增加进入渠道,用户即使没有特意去你的网站问问题,你也有方法将她导向过来让她使用。第二个是怎样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提供更好的移动设备支持,降低使用成本。但事实是这两方面hunch做的都不够。

    我仅就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给出一些建议(国外用户的日常习惯不太了解)。国内用户如果需要拿主意去搜索,会向搜索引擎提出一个问句,而不是关键词,比如:哪个手机好?而不是手机。搜索引擎会将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hunch目前的状况是,用户无论是提出一个问句,陈述句还是关键词,最终给你导向的都会是topic、item和people,这意味着用户需要自己提炼关键词,比如用户对hunch问:哪个手机适合我?那么hunch会导向她去手机或者手机系统的topic,但实际上,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根本就不可能靠用户自己去提炼,提炼合适的关键词应该是服务提供商的工作,你只需要告诉我该进哪里就行了。百度知道和各种问答就是基于这种方式提供的服务,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会给出一些和整句有关的词条,但是这有一个弊端,就是相似的问题和答案可能非常多,用户依然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条去看。那么结合hunch这种以topic为特色的模式该怎么改良呢,我的建议是用户依然是提出整句搜索,而提炼关键词是搜索引擎干的事,直接将最符合标准的topic推送给用户浏览而不再给出选择余地,如果用户觉得这个topic不够好,那么可以再下一步选择,也就是说将提炼的工作留给网站而不是用户,将选择放在后面而不是最初,这样可以节省用户的成本,用户不需要多思考,就可以使用,将内容提前呈现而不是让用户思考后做出选择再呈现。

    国内的各种问答应用之所以可以这么成功也有赖于良好的搜索引擎契合度,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通过搜索引擎提问而被导向了问答服务而不是首先选择进入问答服务去搜索,这主要是有赖于问答应用都是以问句来提出,而用户在搜索引擎中也是以问句来搜索的,有良好的契合度,但是对于hunch来说却不同,hunch的工作像是个问答应用,但是hunch的模块设计的又像个wiki,在用户没有特别明确的关键词下,问句式的搜索是很难被导向到hunch的,就比如你去搜:哪个手机适合我?是绝对不会首先导向你去手机的wiki一样。所以这个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hunch在我看来是一种夹缝中的应用,当你使用hunch的时候,你不会遇到像问答应用出现一大堆相关条目眼花缭乱什么回复都有的情况,给你的结果很简单,就是几个topic、item和people,进入topic后也很简单,只要你不是第一次来,hunch都会根据你以往的操作给你推荐的,而且这个结果是唯一的(除非你之后又打了不同的星标或者回答了不同问题),起码在这一次的搜索,结果非常明确,绝对不会让人晕。但是想进去就难了,因为即使hunch拥有良好的关键词提炼能力,搜索引擎也不会特意为你服务,让需要决策的用户导向你的。这个问题很棘手,我目前的想法是可以将用户的问题作为一个辅助数据添加进topic中,每个用户提出的相关问题被导向到这个topic了,他刚才的问题就会被添加保存进来,这些问题并不以明显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但是是为了吸引搜索引擎用的,比如说一个topic页面里面有很多item,在这个页面不太受用户关注的地区添加一个栏目,显示和这个topic相关的问题,以备搜索引擎的爬虫光顾,鉴于本人对seo不了解,这个建议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还不太了解,算是一种折中方案吧。

    以上两点主要谈的是有关第一种场景的,第二种场景则是需要让一个懒人都觉得使用你的应用并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我的一个提议是做手机应用(目前我只使用了网页版的,不太清楚有没有手机端),手机应用本身就要比电脑网页来的简单易用,移动服务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大大的提供了使用的便利性。手机应用上也可以将操作更简单更轻量化,哪怕提供的内容不够丰富,也一定要先保证使用的便利性,比如在android系统中可以做一个widget,做成搜索引擎那样,直接就可以搜,搜索的结果直接就导向到某一个topic或item,不需要用户选择,而topic中呈现的item也根据星标契合度的优先级只显示有限的几个,甚至都不需要提供太多的下拉刷新,保证给出的答案就足够可靠了,不要让用户沉浸在刷新后续的关联度不高的item上瞎纠结。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hunch是一个有意思的应用,它基于庞大的用户问答进行相关性推荐的模式可以很好的节约成本,使得一个很复杂的决策判定服务可以实现。而决策搜索或者泛需求搜索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但是作为一款独立的产品,hunch有一些劣势。下决定和泛需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没有很高的转化率,用户虽然有需求别人能帮他解决决策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决策没必要用户使用一款麻烦的独立产品来解决,这块市场其实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对于比较重要的决策,有各种咨询公司,对于日常决策,也有问答系统,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但是如果能够做好,这个市场就很大,能够提供非常可观的用户量。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hunch不如我想的成功,为什么hunch没有吸引国内企业的注意,hunch虽然是个看上去很美好的产品,但是它的功能还不完善,定位还太模糊,最重要的是它的对手不是什么垄断行业或企业,而是用户自身,想要扭转用户的习惯并非易事,只有像乔布斯那种少数人能做到。

    ps:最后补充一下关于hunch的赢利点,hunch可能是我所了解的最懂用户的产品之一了,他的问答系统非常庞大,而且是基于用户自己去提供的,问题五花八门,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能够对这些数据挖掘,它所提供的用户兴趣可能要比Google、Amazon更加精准和广泛,对推送广告来讲是很爽的一件事,但是这也牵扯到用户隐私的问题,这让我想起facebook号称坐拥最具价值的用户信息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精准广告投递,到现在也没见啥成效了o(╯□╰)o,而且hunch在用户心中的形象也不如facebook,那些很敏感的问题不知道会吓跑多少用户o(╯□╰)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